继承的遗产房产能卖吗?


在我国,继承的遗产房产通常是可以卖的,但其中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和手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继承”这个概念。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遗嘱,将被继承人的财产转移给继承人的法律制度。当继承人通过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的方式获得房产后,就取得了该房产的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而房产属于合法的可继承财产,继承人继承后就成为了房产的新主人,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里的处分权就包括将房产出售。 不过,在出售继承的房产之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手续。第一步是要办理房产继承过户。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因继承、受遗赠取得不动产,当事人申请登记的,应当提交死亡证明材料、遗嘱或者全部法定继承人关于不动产分配的协议以及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材料等,也可以提交经公证的材料或者生效的法律文书。只有完成了过户手续,将房产登记在继承人名下,继承人才能真正拥有完整的产权,进而进行后续的买卖操作。 此外,如果存在多个继承人共同继承一套房产的情况,那么在出售时需要所有继承人达成一致意见。因为每个继承人对房产都享有一定的份额,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部分共有人不能擅自处分共有财产。《民法典》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在出售继承的房产时,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税务问题。例如,个人所得税方面,如果该房产是继承人家庭唯一生活用房且持有时间超过五年,那么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否则,可能需要按照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个人所得税。具体的税务政策和标准,要根据当地的税收法规来确定。 综上所述,继承的遗产房产是可以卖的,但要先完成继承过户手续,处理好共有人之间的关系,并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税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