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能作为证据吗


借条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在民间借贷等纠纷中,借条是非常重要的债权凭证。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证据就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材料。借条如果是在双方真实意愿下签订,并且满足一定条件,就能作为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据。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如果借条符合这些条件,那它就具有法律效力,也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例如,小明和小红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小明自愿向小红借款并出具借条,借条内容不违法违规,也不违背公序良俗,这种情况下借条就是有效的,能作为证据。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指出,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这也进一步说明借条是可以作为证据来支持借贷纠纷诉讼的。 不过,要让借条更好地发挥证据作用,借条最好内容完整明确,比如写清出借人、借款人信息、借款金额、用途、还款时间等,并且是双方真实签署。这样在出现纠纷时,借条作为证据的证明力会更强。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就是一个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简单说,就是一个人有没有能力独立进行一些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比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可能就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就是当事人在作出某种行为时,内心的想法和外在表现出来的意思是一致的,不存在被欺骗、被胁迫等情况。比如一个人被威胁着写借条,那就不是意思表示真实。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就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一般秩序和大家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比如涉及赌博等违法活动的借条,就违背了公序良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