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可以立案吗?


在探讨劳动局是否可以立案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现在“劳动局”已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劳动纠纷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可以立案的。这里所说的立案,主要是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时,予以立案调查处理。 从法律依据来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明确规定。该条例第九条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第十四条规定,劳动保障监察以日常巡视检查、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以及接受举报投诉等形式进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需要进行调查处理的,应当及时立案。 一般来说,当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存在诸如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时,都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或举报。只要有初步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就会进行立案调查。 立案的大致流程如下:首先,劳动者要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交投诉或举报材料,详细说明自己的诉求和相关情况。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如果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就会予以立案。立案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核实劳动者反映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会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如果用人单位确实存在违法行为,会责令其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总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劳动者遇到劳动纠纷时,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向其寻求帮助,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立案处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