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小孩抚养权能公证吗?


婚内小孩抚养权能否公证是许多夫妻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抚养权公证。抚养权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父母与子女之间抚养权归属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通俗来讲,就是让公证机构来证明你们关于孩子抚养权的约定是真实有效的。 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禁止婚内对小孩抚养权进行公证。然而,婚内抚养权公证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从法律角度来看,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都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孩子通常与父母共同生活,抚养权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这说明抚养权的核心本质是基于父母与子女的身份关系。婚内对抚养权进行约定和公证,其效力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这种约定并不能完全排除未来情况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公证机构对于婚内抚养权公证会比较谨慎。如果公证的内容只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离婚情况下抚养权归属的一种预先约定,并且这种约定是基于双方真实意愿,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部分公证机构可能会受理。但如果这种约定明显不合理,比如剥夺了一方的基本权利,或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公证机构可能会拒绝办理。 另外,即使进行了婚内抚养权公证,在离婚时,法院仍然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来判决抚养权。也就是说,公证的约定并不能绝对地决定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法院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生活环境、父母双方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等多种因素。 综上所述,婚内小孩抚养权理论上可以尝试进行公证,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限制和不确定性。如果夫妻双方有这方面的需求,建议先咨询当地的公证机构,了解具体的办理要求和程序,同时也可以向专业律师咨询,以确保相关约定合法、合理,符合孩子的最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