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务罪是否可以调解?
我之前因为一时冲动,和执行公务的人员起了冲突,现在被认定涉嫌妨害公务罪。我知道自己错了,想和对方调解解决,不知道在法律上妨害公务罪能不能调解呢?我很担心会一直被这件事困扰,想了解清楚相关情况。
展开


在探讨妨害公务罪是否可以调解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妨害公务罪。妨害公务罪,指的是用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犯罪行为。这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公安、工商、税务等众多部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员。例如,警察在处理治安案件时,有人使用暴力阻止警察执法,就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 从法律层面来看,妨害公务罪属于公诉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对于这类案件,是否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主要由国家机关依据法律来决定,而不是由当事人自行协商。 不过,虽然妨害公务罪整体不能像民事纠纷那样进行调解,但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协商的空间。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积极认错、赔礼道歉,并且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获得执行公务人员或者其所在单位的谅解,这在量刑时是会被考虑的。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中就有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可以和执行公务的人员及其单位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出具谅解书。这种谅解虽然不能直接让案件撤销,但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但是,如果犯罪情节非常严重,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即使取得了谅解,也不能免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所以,总结来说,妨害公务罪不能像民事案件那样进行调解来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但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争取从轻处罚。在面对这类情况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具体的法律程序和自己的权利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