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承诺能否当作赡养合同?
我和家里人就赡养老人的事有个口头承诺,约定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但现在有人不遵守,我想知道这个口头承诺算不算赡养合同,受不受法律保护?
展开


在法律层面,口头承诺是否能当作赡养合同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赡养合同的概念。赡养合同是赡养人与被赡养人或赡养人之间就履行赡养义务而订立的协议。它主要是为了明确赡养的方式、费用、时间等具体内容,保障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一般来说,合同可以分为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书面合同就是用文字形式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写下来;而口头合同则是双方通过口头交流达成的约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这说明,从法律规定上看,口头承诺在理论上是可以构成合同的一种形式的,赡养合同也不例外。所以,口头承诺也可能被认定为赡养合同。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口头承诺作为赡养合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口头承诺往往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双方的约定内容。一旦发生纠纷,很难说清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相比之下,书面合同有明确的文字记录,双方的权利义务一目了然,在解决纠纷时更容易作为证据使用。 如果要让口头承诺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最好有相关的证人或者其他证据来证明约定的内容。比如,有其他亲属、邻居在场见证了口头承诺的过程,或者在承诺后有相关的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能证明约定的存在。这样,在出现纠纷时,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法院认定口头承诺的内容。 综上所述,口头承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当作赡养合同,但由于其证据的不确定性,在实际操作中,建议签订书面的赡养合同,以更好地保障各方的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