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侵权时能否把其父母列为被告?
我家孩子和邻居家孩子起了冲突,邻居家孩子把我家孩子打伤了。对方孩子是未成年人,我想追究赔偿责任,可他父母说他们没动手,不能把他们列为被告。我不太懂法律,就想问问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把他父母列为被告呢?
展开


在未成年人侵权的情况下,是可以把其父母列为被告的。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首先,从法律原理角度来看,未成年人由于其年龄和心智发展的限制,往往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可能并不完全清楚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而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如果未成年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父母没有尽到监护职责。 从法律规定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这就从法律层面明确了父母作为监护人在未成年人侵权时所应承担的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当未成年人实施侵权行为导致他人受损,受害人在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时,通常会将未成年人及其父母(监护人)一并列为被告。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因为未成年人本身可能没有独立的财产来承担赔偿责任,而父母作为监护人,有义务用家庭财产等为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后果。 当然,如果父母能够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适当减轻赔偿责任,但并不能免除其赔偿责任。例如,父母平时对孩子教育严格,侵权行为发生时父母已经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但仍然无法阻止侵权行为的发生,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轻父母的赔偿份额。 综上所述,在未成年人侵权时,把父母列为被告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合理性的。这有助于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使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和管理好未成年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