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诉讼中当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诉?


在赔偿诉讼中,当事人是可以提出申诉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相关法律概念和依据。 首先,申诉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要求重新审判的活动。通俗来讲,就是如果当事人觉得已经生效的判决结果有问题,就可以通过申诉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争取改变原来的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这意味着在赔偿诉讼中,当事人如果认为生效判决存在错误,比如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等情况,就有权提出申诉(申请再审)。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申诉的相关内容。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案件中,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同样可以进行申诉。例如,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不过,当事人提出申诉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申诉并不必然会启动再审程序。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会对申诉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申诉符合法定条件,才会决定再审。法定条件一般包括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等情况。 总之,赔偿诉讼中当事人有提出申诉的权利,但申诉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和依据,并且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