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侵犯是否能仲裁?
我发现自己的隐私权被侵犯了,想通过合理途径解决。听说仲裁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我不太确定隐私权侵犯这种情况能不能通过仲裁来处理,所以想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探讨隐私权侵犯能否仲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仲裁的概念。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它具有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等特点。 关于隐私权侵犯能否仲裁,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也就是说,如果在隐私权被侵犯之前或之后,双方就该争议达成了有效的仲裁协议,那么就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纠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仲裁的适用范围也有一定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虽然隐私权纠纷不在此列,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隐私权纠纷往往涉及到个人的人格权益和精神利益,情况较为复杂。一些情况下,即使有仲裁协议,仲裁庭可能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决定是否受理。 另外,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一旦作出,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所以在选择仲裁方式解决隐私权侵犯纠纷时,当事人需要谨慎考虑。如果没有仲裁协议,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人民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