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能否按照诈骗立案标准立案?
我把钱借给了一个朋友,当时说得好好的会按时还钱,结果现在他一直拖着不还,还玩起了失踪。我怀疑他一开始就是想骗我的钱。我想知道,这种民间借贷的情况,能不能按照诈骗的立案标准来处理呢?
展开


民间借贷和诈骗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按照诈骗的立案标准来处理民间借贷纠纷,但在特定情形下,如果符合诈骗的构成要件,是可以以诈骗立案的。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通常是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形成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比如张三和李四约定,张三借给李四一笔钱,李四到期还款并支付一定利息,这就是典型的民间借贷。而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王五编造了一个虚假的投资项目,骗赵六把钱投进来,实际上王五把钱挪作他用且不打算归还,这就是诈骗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在判断民间借贷是否构成诈骗时,关键在于考察借款人借款时的主观目的是否具有非法占有意图,以及是否采用了欺诈手段。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就根本没打算还钱,并且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来获取借款,达到一定数额,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所以,对于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应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要求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存在诈骗情形,达到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会按照诈骗立案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