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程序是否能终止原判决的执行?
我有个官司判决已经下来了,但是我觉得判决有问题,打算申请再审。现在对方一直催着我按照原判决执行,我想知道申请再审之后,原判决的执行会不会停下来,这样我也能有更多时间准备再审的事。
展开


在探讨再审程序是否能终止原判决的执行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再审程序的概念。再审程序,就是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它是一种纠错机制,目的是保障司法的公平公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这表明,一般情况下,当法院决定启动再审程序时,会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这里的“中止执行”,通俗来讲,就是暂时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等再审有了结果后,再根据新的判决来决定后续的执行情况。 不过,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像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考虑到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到权利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急需解决的生活问题,如果中止执行可能会对权利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中止执行。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再审程序的启动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不是随便就能启动的。当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经过审查,认为符合再审条件并决定再审时,才会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来决定是否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而且,法院在作出是否中止执行的裁定前,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再审程序一般能导致原判决的执行中止,但存在特殊情况。当事人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要依据具体的案件类型和实际情况,结合法律规定来判断原判决的执行是否会受到影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