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划拨土地可以转让吗?


国有划拨土地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那么,国有划拨土地是否可以转让呢? 从法律规定来看,国有划拨土地是可以转让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 具体来说,转让国有划拨土地通常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转让方要向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转让申请。土地管理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核,看是否符合转让条件。如果符合,接下来就要进行地价评估。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进行评估,确定土地的价值。然后,双方签订转让合同,明确转让的相关事宜,如转让价格、付款方式等。之后,受让方需要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最后,进行土地变更登记,将土地使用权变更到受让方名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国有划拨土地,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所以,在进行国有划拨土地转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转让行为的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