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赔偿后还能起诉吗?


在发生工伤赔偿后,是否可以起诉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工伤赔偿的一般流程。当劳动者发生工伤后,通常要先进行工伤认定,确定属于工伤范畴。之后,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按照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来获得赔偿。这里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就是处理工伤认定、鉴定和赔偿等事宜的主要法规。它明确了工伤的认定标准、赔偿项目和计算方式等内容。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在某些特殊工伤情况下也可能适用。 如果是在赔偿过程中,双方已经达成了赔偿协议,并且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可撤销的情形,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随意起诉的。因为这个协议具有合同的性质,双方都应当遵守。但是,如果存在上述可撤销的情形,比如用人单位故意隐瞒了劳动者应得的赔偿项目,导致劳动者在签订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那么劳动者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协议,并重新确定赔偿金额。这里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 另外,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而劳动者已经获得了用人单位支付的赔偿,但赔偿金额明显低于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计算出来的应得赔偿金额,劳动者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差额。这是因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劳动者的工伤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的,在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后,仍然可以向第三人提起侵权诉讼,要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这是因为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劳动者可以同时主张。比如,劳动者在上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伤,属于工伤,在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后,还可以向肇事司机要求侵权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