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已去世还能起诉赡养吗?


在探讨老人已去世是否还能起诉赡养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明确一下赡养的概念。赡养指的是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简单来说,就是子女要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享晚年。 当老人在世时,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也明确,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老人在世时起诉赡养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 然而,当老人去世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从法律层面讲,诉讼主体需要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老人去世后,其民事权利能力消灭,也就不再具备作为诉讼主体的资格。也就是说,此时老人无法再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赡养诉讼。 另外,赡养诉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老人在世时的权益,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支付赡养费等。老人去世后,这些权益诉求已经随着老人生命的终结而失去了实际意义。比如,老人都已经不在了,再要求子女支付过去的赡养费,已无法实现保障老人生活的初衷。 不过,如果在老人去世前,就赡养问题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诉讼过程中老人去世,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法院会终结诉讼。 综上所述,老人已去世通常是不能再起诉赡养问题的。但如果涉及到因赡养问题引发的其他财产纠纷等情况,可能可以通过其他法律途径来解决,比如继承纠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