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农村土地协议五年后发现被骗还可以起诉吗


购买农村土地协议五年后发现被骗,是有可能起诉的,但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仅是一般的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签订土地购买协议,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任何一方如采用欺诈手段,使得另一方在违背自身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达成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的一方可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该行为进行撤销 。不过这里有个时间限制,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如果五年才发现被骗,那要先看是否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一年内主张权利,若超过这个时间,撤销权就没了,但还可以考虑通过其他民事途径主张赔偿等权利。 其次,如果该行为已经构成合同诈骗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七十七条规定,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环节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价值达到两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应视为已达到了刑事案件的追诉标准并需立案处理。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而不是擅自发起民事诉讼。因为刑事犯罪由公安机关先进行侦查,侦查清楚后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 关于诉讼时效方面,涉及土地买卖纠纷的法律追诉有效期,参照一般的民事行为所适用的诉讼期限,即为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明确规定,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即便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若对方自愿履行相关义务,此种行为将不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在确定是否起诉以及如何起诉时,要先收集好相关证据,比如土地协议、付款凭证、与交易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能证明被骗事实的材料。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 相关概念: 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撤销权:是指当事人依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或者消灭合同效力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