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协议是否可以无效?
家里老人和几个子女签订了赡养协议,但最近因为一些家庭矛盾,有人提出这个协议可能无效。想知道在什么具体情况下赡养协议会被认定无效,相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以及如果协议无效后续该怎么处理。
展开


赡养协议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可以无效的。 首先,赡养协议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合同。一般来说,当它满足有效成立条件时就具备法律效力,比如体现当事人真实意愿且合法公正,赡养人签订此协议需经过老年人首肯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且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老年人意愿,同时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会监督协议的履行。 然而,若出现以下几种情形,赡养协议可能会被认定无效:其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例如,有人通过欺骗老人说不签这个协议就不照顾其生活,迫使老人签订明显对其不利的协议,且损害了国家相关利益。其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比如几个赡养人私下串通,签订协议减少对老人的赡养费用,损害了老人的利益。其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例如表面上签订赡养协议,实际是为了转移老人财产等非法目的。其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其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协议中约定免除赡养人对老人基本生活照料的义务,这就违反了法律规定。 如果赡养协议被认定无效,那么从法律角度看,该协议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重新确定各自的赡养义务,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