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协议的效力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家里老人有多个子女,为避免日后在赡养问题上产生纠纷,大家想签订一份赡养协议。但不太清楚这样的协议效力如何,比如是不是签了就一定有法律效力,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无效等,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赡养协议的效力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具体如下: 首先,合法有效的赡养协议具有法定约束力。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七条规定,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的履行。也就是说,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赡养协议对赡养人具有法律效力,赡养人应当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赡养义务。 其次,赡养协议要产生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要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即签订协议是各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二是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赡养协议不能约定附条件履行赡养义务,因为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能附带任何条件,如不能以放弃继承权为条件免去自己尽赡养义务的责任,也不能以分得父母财产的多少来衡量应尽义务的大小等。同时,协议也不得处分被赡养人的财产,被赡养人的财产只能由其自行处分,未经同意,子女无权处分。三是要体现公平原则,协议的内容应当合理、公正,不能显失公平,损害某一方的合法权益。 最后,如果赡养协议不符合上述条件,可能会导致协议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例如,协议中存在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老年人意愿的条款,那么这些条款就是无效的。如果赡养人不履行有效的赡养协议,被赡养人可以要求家庭成员所在组织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