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协议能算作遗嘱吗?


在探讨赡养协议能否算作遗嘱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赡养协议和遗嘱的定义。赡养协议,是赡养人与被赡养人或赡养人之间签订的,关于履行赡养义务的权利义务约定。通俗来讲,就是子女们商量好怎么照顾老人,保障老人的生活。而遗嘱呢,是遗嘱人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个人财产或其他事务进行预先处分,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简单说,就是老人提前安排好自己去世后财产归谁。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这两者有明确规定。对于遗嘱,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严格的形式要件要求。比如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而赡养协议主要遵循合同的相关规定,只要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 那么赡养协议能否算作遗嘱呢?一般情况下,赡养协议和遗嘱是不同性质的法律文件,不能简单地将赡养协议视为遗嘱。赡养协议的核心是赡养义务的履行,而遗嘱主要是关于财产的处分。不过,如果赡养协议中明确约定了在被赡养人去世后,财产如何分配,并且该约定符合遗嘱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那么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这部分关于财产处分的内容可以视为遗嘱。例如,赡养协议中明确写清楚老人去世后某套房产归负责赡养的子女所有,且该协议的签订符合遗嘱的形式要求,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按遗嘱对待。 综上所述,判断赡养协议能否按遗嘱算,需要具体分析协议的内容以及是否符合遗嘱的相关法律规定。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赡养协议就是遗嘱或者不是遗嘱。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类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