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工伤是否能获得赔偿?


在探讨交通事故工伤能否获得赔偿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交通事故工伤。简单来说,交通事故工伤就是职工在上下班途中或因工作原因外出期间,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受伤。 判断是否属于交通事故工伤,关键在于是否满足《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条件。该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指出,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例如,小李在下班回家路上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倒,经交警认定,汽车司机负全部责任,那么小李这种情况就符合认定为工伤的条件。 当职工被认定为交通事故工伤后,是可以获得相应赔偿的。赔偿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交通事故的侵权方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侵权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害者可以要求侵权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以小王为例,他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腿部骨折,他就可以要求肇事方赔偿因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因受伤无法工作期间的误工损失。 另一方面是工伤保险赔偿。《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保险基金可以支付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等。如果职工因工伤致残,还能根据伤残等级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赔偿。比如小张在交通事故工伤中被鉴定为八级伤残,他就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具体金额按照他的工资和相应的标准计算。 不过,在实际赔偿过程中,有些费用可能不会重复赔偿。比如医疗费,一般不会让职工从侵权方和工伤保险基金两边都获得赔偿,通常是获得一份赔偿后,不足部分再由另一方补足。总之,交通事故工伤一般是可以获得赔偿的,但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来进行申请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