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标准计算有争议时劳动者能否起诉索要工伤赔偿?


在工资标准计算产生争议时,劳动者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索要工伤赔偿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法律知识。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工伤赔偿和工资标准之间的关系。工伤赔偿的数额通常与劳动者的工资标准紧密相关。工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项工伤赔偿待遇的计算基数。例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根据本人工资乘以一定的月数来计算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则是按照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本人工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工资标准计算产生争议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侵害。此时,劳动者有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所以,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工资标准计算的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起诉索要工伤赔偿的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但在工资标准计算方面,劳动者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自己工资情况的证据,比如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记录、劳动合同等。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相关证据,但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相关证据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综上所述,当工资标准计算产生争议时,劳动者可以起诉索要工伤赔偿,但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且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