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申请强制执行时可以写法人吗?


在劳动仲裁申请强制执行时,是否可以写法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而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在劳动仲裁案件中,如果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作为被执行主体,通常是可以对其进行强制执行的。一般情况下,申请强制执行时的被申请人应是作出仲裁裁决所针对的用人单位,也就是法人组织本身。因为法人具有独立的财产和法律地位,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可能会被涉及到强制执行程序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被列为被执行人后仍不履行义务,法院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十三条规定,营利法人的出资人不得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法人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法人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存在滥用法人独立地位等情况,那么在申请强制执行时,也可以考虑将相关责任人列为共同被执行人。 所以,在劳动仲裁申请强制执行时,一般是写法人组织作为被申请人,但在符合法定情形下,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等相关责任人员也可能会被涉及到强制执行程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