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是否可以自己去仲裁?
最近家里人和医院产生了医疗纠纷,想自己去申请仲裁解决,但不太清楚相关规定。想了解具体能不能自己去仲裁,以及如果可以的话,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和走哪些流程。
展开


医疗纠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己去仲裁。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给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在医疗纠纷中,仲裁是解决纠纷的途径之一。 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其中包括双方自愿协商。若医患双方能自愿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处理,那么患者或医方是可以自己去申请仲裁的。 需要注意的是,仲裁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一是双方需自愿达成仲裁协议,这是仲裁的前提条件。如果一方不同意仲裁,是无法进行仲裁程序的。二是该医疗纠纷需属于财产权益纠纷,因为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若要申请仲裁,通常还需准备相关证据材料,比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能够证明医疗纠纷事实的材料,然后向特定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缴纳费用等。仲裁机构会依据法律法规和事实进行裁决,以解决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