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存在哪些陷阱?


在日常生活中,借条是一种常见的证明借贷关系的书面凭证。然而,借条里可能暗藏各种陷阱,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借条主体信息不明确的陷阱。借条中,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至关重要。如果出借人姓名用昵称、小名,借款人姓名写错别字,或者未写明身份证号、居住地址等,在发生纠纷时,可能难以确定当事人身份,导致诉讼主体资格难以确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等条款。借条作为一种简易合同,明确当事人信息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基础。 其次是借款金额表述不清的陷阱。借条中金额应同时用大写和小写写明,并注明币种。若只写小写金额,容易被篡改;若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根据相关法律实践,一般以大写金额为准,但这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议。比如,小写‘10000元’可能被改成‘70000元’,而大写‘壹万元整’就难以篡改。 再者是利息约定不明的陷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所以,如果借条中未明确约定利息或利息约定不明确,出借人可能无法主张利息收益。 还有还款时间约定不明确的陷阱。如果借条中没有明确还款时间,出借人虽然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还款,但要给借款人一定的合理准备时间。这可能导致出借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及时收回借款,增加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 另外,借条签字盖章不规范也存在陷阱。借款人应在借条上亲自签字、按手印,若使用化名、小名签字,或者由他人代签而无授权委托,都会影响借条的法律效力。单位借款时,要加盖单位公章,否则可能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 最后是借条保管不善的陷阱。借条是证明借贷关系的重要证据,如果出借人没有妥善保管,导致借条丢失、损毁,在主张债权时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从而影响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书写和保管借条时,要格外谨慎,仔细审查各项条款,避免陷入上述陷阱,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