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形式特征有哪些?


犯罪的形式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刑事违法性。简单来说,刑事违法性就是指行为违反了刑法的规定。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当一个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所规定的具体条文时,就具有了刑事违法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如果某人实施了上述行为,就违反了这条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违法性。这是犯罪的一个重要形式特征,它将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其他违法行为可能违反的是民法、行政法等,而犯罪行为违反的是刑法。 其次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应受刑罚惩罚性意味着犯罪行为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一种制裁手段,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当一个行为被认定为犯罪时,行为人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刑罚后果。不过,应受刑罚惩罚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犯罪行为都一定会实际受到刑罚处罚。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或者案件的具体情节,可能会对犯罪人免予刑事处罚,但这并不影响犯罪行为本身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这一特征。例如,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最后是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指的是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等造成了损害。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在形式上的表现,它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犯罪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例如故意杀人罪的社会危害性就明显大于一些轻微的盗窃行为。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需要综合考虑行为的性质、手段、后果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等因素。例如,同样是盗窃行为,入户盗窃和在公共场所顺手牵羊的社会危害性就有所不同,入户盗窃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还对他人的居住安全造成了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