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有什么特征?


法定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下面来详细介绍法定继承的特征。 首先,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这意味着法定继承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等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而不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种法定性保障了继承关系的稳定性和规范性,避免了因当事人随意约定而可能产生的纠纷。 其次,法定继承具有强行性。法律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范,当事人不得违反这些规定来排除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比如,不能通过私下协议等方式剥夺某些法定继承人的合法继承权。即使被继承人在生前立有遗嘱,但如果遗嘱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涉及无效部分的遗产仍要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这体现了法律对公民基本财产权益和继承秩序的维护。 再者,法定继承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基础。法定继承人是基于与被继承人之间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扶养关系而确定的。像配偶基于婚姻关系,子女、父母基于血缘关系成为法定继承人。这种基于人身关系确定继承人的方式,符合社会伦理和家庭观念,也体现了法律对亲情和家庭关系的重视。 最后,法定继承具有补充性。只有在被继承人没有订立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等情况下,才适用法定继承。也就是说,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当被继承人有合法有效的遗嘱时,按照遗嘱来分配遗产;只有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法执行时,才启动法定继承程序。这充分尊重了被继承人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意愿。 总之,了解法定继承的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继承问题,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