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什么特点?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指由医学会组织有关临床医学专家和法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医学、法医学等科学知识和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它的特点: 专业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由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来进行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专家库由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这些专业人员熟悉医疗行业的规范和操作流程,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医疗行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比如在一些复杂的手术失误鉴定中,他们能凭借专业知识判断医生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中立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通常是相对中立的第三方。医学会在组织鉴定时,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这样可以避免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直接利益冲突,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例如,在医患双方对某一治疗结果存在争议时,中立的鉴定机构可以客观地分析医疗过程,不受医患双方主观因素的影响。 法定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标准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从鉴定的申请、受理,到鉴定的过程、结论的出具,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这使得鉴定活动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其鉴定结论可以作为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医疗纠纷的诉讼中,经过法定程序作出的鉴定结论可以被法院所采信。 规范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鉴定专家组在进行鉴定时,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医疗行为进行评价。这些标准包括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这种规范性保证了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