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有哪些特点?
缓刑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它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缓刑的特点:
首先,缓刑的适用对象特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缓刑主要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且同时要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被判刑的罪犯都能适用缓刑,只有罪行相对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罪犯才有可能适用。
其次,缓刑有考验期限。《刑法》第七十三条明确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在这个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再者,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不用在监狱或看守所等场所服刑,而是在社会上进行改造。但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定,比如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等。
最后,缓刑的结果有两种。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遵守规定,没有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相反,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也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总之,缓刑制度既体现了刑罚的惩罚性,又体现了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非法供应血液事故罪一般会判多久?
不想还债而进行假离婚,财产分割有用吗?
有限责任公司如何注销,注销流程和所需材料是什么?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是谁主编的?
代办费是什么,合法吗?
中国人命价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哪些情形会暂停办理留抵退税?
在云证管家被骗借条该怎么办?
洗钱洗多少钱会被判刑?
聊天刷礼物是否属于诈骗?
民法中八周岁以上包不包括八岁?
企业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报会怎样?
短婚离婚彩礼怎么退还?
儿女过世后父母领取社保抚恤金该怎么领?
投资电影的钱该怎么要回来?
刷水漆是否需要环保部门审批?
侵占罪能否附带民事诉讼?
替考被判刑后还能考大学吗?
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