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调整历史是怎样的?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也是政府调控股市的重要工具之一。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调整历史。 1990 年 6 月 28 日,深圳市颁布《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首先开征股票交易印花税,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 6‰缴纳。1990 年 11 月 23 日,深圳市对股票买方也开征 6‰的印花税,内地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开始。 1991 年 10 月,鉴于股市持续低迷,深圳市将印花税税率下调为 3‰。同年 11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双方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 3‰。这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股市的活跃。 1992 年 6 月 12 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股票交易双方按 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这一规定从政策层面统一了全国的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标准。 1997 年 5 月 10 日,为了抑制过热的股市,国务院决定将印花税税率从 3‰提高到 5‰。此政策出台后,股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1998 年 6 月 12 日,为活跃市场交易,又将印花税率由 5‰下调为 4‰。不过,这次调整对股市的刺激作用相对有限。 1999 年 6 月 1 日,为了活跃 B 股市场,国家将 B 股印花税税率降低为 3‰。 2001 年 11 月 16 日,财政部决定将 A、B 股交易印花税税率统一降至 2‰。此次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信心。 2005 年 1 月 24 日,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 2005 年 1 月 24 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 2‰调整为 1‰。 2007 年 5 月 30 日,财政部宣布将印花税税率由 1‰上调至 3‰。这一突然的调整引发了股市的大幅下跌,被市场称为“5·30 大跌”。 2008 年 4 月 24 日,为了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财政部又将印花税税率从 3‰下调至 1‰。随后,股市出现了一定的反弹。 2008 年 9 月 19 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 1‰。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 A 股、B 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 1‰的税率缴纳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由出让方按 1‰的税率缴纳股票交易印花税,受让方不再征收。这一调整旨在提振市场信心,对当时处于熊市的股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上述调整历史可以看出,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调整往往与股市的行情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政府通过调整印花税税率,来达到调控股市、稳定市场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