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在哪些情形下需要回避?

我最近涉及一个案件,听说有回避制度,但不太清楚具体在什么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回避。比如法官、检察官这些,想了解一下法律上明确规定的需要回避的情形,以免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展开 view-more
  • #回避情形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回避制度是确保司法公正、避免利益冲突和偏见的重要法律制度。它主要是指在特定情形下,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因素的人员,不得参与该案件的处理工作。以下详细介绍需要回避的情形。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这里所说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而有利害关系,比如审判人员与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存在经济利益关联等。其他关系则较为宽泛,例如审判人员与当事人是朋友关系且交往密切,可能影响到案件公正审理。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这是因为担任过证人、鉴定人等角色,可能会对案件形成先入为主的看法,影响公正处理。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也规定,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在司法实践中,不仅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需要回避,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也适用回避制度。如果相关人员存在上述应当回避的情形而没有回避,可能会导致裁判结果被撤销,案件需要重新审理。因此,回避制度对于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