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盗窃认定成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的情形有哪些?


在探讨未成年盗窃认定成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的情形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伤害罪则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特殊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接下来,我们看未成年盗窃在哪些情形下会被认定为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十五岁的未成年人在盗窃过程中,被失主发现并阻拦,该未成年人出于抗拒抓捕的目的,用随身携带的刀具将失主捅成重伤或者直接导致失主死亡,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因为他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单纯盗窃的范畴,具备了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再比如,未成年人在盗窃后,为了毁灭盗窃证据,放火烧毁现场,结果导致无辜人员死亡或重伤,那么也可能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因为其实施的放火行为是为了掩盖盗窃罪行,并且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后果,主观上对人员伤亡的结果存在故意或过失。 总之,当未成年人在盗窃过程中,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实施了严重暴力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主观上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意图并付诸行动时,就有可能从盗窃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