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取消低保户有哪些流程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低保户的概念。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家庭,政府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保障金。 民政局取消低保户的流程通常如下:第一步是信息核查。民政局会定期对低保户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这包括收入情况、财产情况等。比如会通过调查家庭成员的工作收入、存款、房产、车辆等信息,来判断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还符合低保标准。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这一审查过程就包含了对低保户家庭情况的核查。 第二步是公示。如果经过核查发现低保户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低保标准,民政局会进行公示。公示的目的是接受社会监督,让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一般会在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公示信息,说明取消该低保户资格的原因和依据。 第三步是告知。在公示无异议后,民政局会正式通知低保户,告知他们低保资格将被取消,并说明取消的原因和依据。同时,会告知低保户如果对取消决定有异议,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申诉。 关于注意事项,对于低保户来说,如果家庭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应该主动向民政部门报告。《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履行社会救助职责过程中,可以查阅、记录、复制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资料,询问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单位、个人,要求其对相关情况作出说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果低保户故意隐瞒收入、财产等情况,被查出后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比如不仅会取消低保资格,还可能会被要求退还已领取的低保金。 对于民政局来说,在取消低保户资格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分的依据和合理的理由。并且要保障低保户的申诉权利,当低保户对取消决定有异议时,要及时受理并进行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