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起诉和行政起诉,应当在收到诉状后如何处理?
我向法院提交了诉状,不太清楚如果是民事起诉和行政起诉,法院在收到我的诉状后会有怎样的流程和处理方式,我比较关心后续大概多久能有结果,以及中间会经历什么环节,希望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民事起诉和行政起诉在法院收到诉状后的处理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为您分别介绍: 对于民事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会对起诉内容进行审查。首先会看是否符合起诉条件,比如原告是否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否有明确的被告;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立案之后,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被告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辩。之后进入审理阶段,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可能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一般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则是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还可以延长。 而行政起诉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院在立案后,同样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等材料,被告需要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