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继承纠纷执行程序和期限分别是怎样的?
我家里因为继承问题产生了纠纷,法院已经判决了,但对方不执行判决。我想了解一下,启动民事继承纠纷的执行程序具体是怎样的,整个执行过程有没有时间限制呢?我很着急解决这个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做。
展开


在民事继承纠纷中,当一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以下为你详细介绍执行程序和期限。 执行程序方面: 首先是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等材料。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 接着是调查财产。执行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法院可以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然后是执行措施的实施。常见的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对于一些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法院可以及时处理。如果被执行人有收入,法院有权扣留、提取其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最后是执行终结。当被执行人履行完义务或者出现法律规定的终结执行的情形时,执行程序结束。比如,申请人撤销申请、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等。 执行期限方面: 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这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法院应在六个月内完成执行工作,但实际执行时间会因案件的复杂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案件涉及到需要调查财产、评估拍卖等程序,执行时间可能会相应延长。 总之,民事继承纠纷的执行程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执行期限也有一定的限制,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