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事伪证罪有什么司法解释?

我在一场民事官司里,发现对方提交的证据有伪造嫌疑。我想了解下,关于民事伪证罪在法律上是怎么解释的,它的构成条件、处罚标准这些都是怎样规定的,我好判断对方是不是构成了民事伪证罪,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 view-more
  • #民事伪证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探讨民事伪证罪的司法解释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民事伪证罪”这一独立罪名。不过,在民事司法活动里作伪证的行为,在相关法律中有约束和规范。 伪证主要是指在诉讼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但这个概念更多适用于刑事诉讼领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了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出现作伪证的情况,虽然不构成伪证罪,但并不意味着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也就是说,对于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人,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节,对其处以罚款或者拘留。若该行为严重到触犯刑法其他罪名,比如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等,就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综上所述,虽然没有“民事伪证罪”,但在民事诉讼中作伪证依然会面临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我国法律体系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正常诉讼秩序的重视。无论是在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中,任何试图通过虚假证据干扰司法的行为都不会被容忍。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