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反收购策略有哪些?


在商业活动中,当公司面临被收购的情况时,会采取一些反收购策略来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利益。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反收购策略及其法律依据。 首先是毒丸计划,也叫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当收购方购买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时,目标公司会向其他股东发行大量低价股票或者赋予他们一些特殊权利。这样一来,收购方的股权就会被稀释,收购成本也会大幅增加。从法律角度看,《公司法》规定公司有权根据自身情况发行股份,只要发行过程符合相关的程序和规定,毒丸计划就是合法的。比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事先约定好触发毒丸计划的条件和实施方式,在符合条件时启动,就可以通过增加收购难度来抵御收购。 其次是白衣骑士策略。当目标公司面临恶意收购时,会主动寻找一个友好的第三方,也就是“白衣骑士”来参与收购竞争。“白衣骑士”通常会给出更有利于目标公司及其股东的收购条件,从而击退恶意收购者。在法律上,这涉及到公司的自主经营权和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根据《合同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只要交易双方是基于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的收购交易,就受到法律的保护。目标公司有权选择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收购方,以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 再者是金色降落伞策略。这是指公司与高层管理人员签订协议,当公司被收购导致这些人员被解雇时,他们可以获得一笔巨额的补偿。这一策略的目的是增加收购方的收购成本,因为收购方需要考虑到这笔额外的支出。从法律层面讲,根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就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等事项进行约定。金色降落伞协议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是有效的。 最后是帕克曼防御策略。当目标公司遭遇恶意收购时,它反过来收购收购方的股份,以达到反制的目的。不过这种策略需要目标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在法律上,收购行为需要遵守《证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要约收购等程序。如果目标公司的反收购行为符合这些规定,就是合法的。 总之,公司在采取反收购策略时,要确保这些策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