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犯罪行为有哪些?


犯罪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以下为你介绍一些常见的犯罪行为: 首先是侵犯财产类犯罪,其中盗窃罪较为常见。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例如,趁人不备,将他人放在桌上的手机偷走,就可能构成盗窃罪。 抢劫罪也是侵犯财产类的重要犯罪。它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入户抢劫、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像在大街上,使用暴力威胁他人交出财物的行为,就属于抢劫。 在侵犯人身权利方面,故意伤害罪较为常见。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比如,因与他人发生口角,一时冲动将对方打伤,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还有诈骗罪,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都属于此类犯罪。 另外,交通肇事罪也不容忽视。它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比如,酒后驾车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