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常用引用法律条款有哪些?


在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中,会依据不同的案件情况引用相关的法律条款,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法律条款。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它是刑事审判的核心依据。该法规定了犯罪的定义、种类以及相应的刑罚。比如,总则部分的第三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原则保障了公民的权利,避免司法的随意性。第五条规定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确保了刑罚的公平性。 分则部分则对各类具体犯罪进行了规定。例如,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除了《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是常用引用的法律。该法主要规范刑事诉讼的程序。比如,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这一规定明确了刑事案件立案侦查的主体和程序。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司法解释也会在刑事判决书中被引用。这些司法解释对刑事诉讼法的具体适用进行了细化和说明,有助于法官在审判中准确适用法律。例如,在一些涉及证据采信、量刑情节认定等问题上,司法解释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总之,这些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共同构成了刑事判决书引用的法律体系,确保了刑事审判的公正和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