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到骨头的工伤等级如何赔偿?


当职工在工作中伤到骨头被认定为工伤后,赔偿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且与工伤等级紧密相关。 首先,要明白工伤等级是依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来划分的,一共分为十个伤残等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不同等级的工伤,赔偿项目和标准也有所不同。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赔偿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医疗费方面,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只要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就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这意味着,职工因伤到骨头进行治疗时,合理的医疗花费会由工伤保险来承担一部分。 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比如您在受伤前每月工资是5000元,在停工留薪期内,单位依然要按照这个标准给您发放工资。 对于有伤残等级的情况,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重要的赔偿项目。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另外,如果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总之,伤到骨头的工伤赔偿要根据具体的工伤等级,结合《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来确定。职工在遭遇工伤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