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与工资不符时该如何赔偿?
我受了工伤,可发现实际赔偿和我的工资对不上。我不清楚这种情况下赔偿是怎么算的,是按实际工资还是别的标准?也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争取合理赔偿,希望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处理办法。
展开


当工伤与工资不符时的赔偿问题,涉及到工伤保险待遇的计算标准以及如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首先,我们要明白工伤保险待遇中一些重要的计算基数概念。本人工资是计算工伤保险待遇的关键依据之一。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例如,某地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高于15000元的本人工资就按15000元计算,低于3000元的本人工资则按3000元计算。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出现用人单位未按职工实际工资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况,导致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与应得的不符。这种情况下,职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差额。比如,职工实际月工资为8000元,但用人单位按5000元的标准缴纳工伤保险费,当职工发生工伤后,相应的伤残补助金等待遇就会少很多,职工可以要求单位补足这部分差额。如果与用人单位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职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是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补足差额等责任。二是提起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职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工伤与工资不符时,职工要清楚自己的权益,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合法途径争取合理的赔偿。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