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开车死亡的赔偿区间是怎样的?


在雇佣关系中,如果司机受雇开车期间不幸死亡,雇主通常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叫“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提供劳务的一方受到损害,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赔偿的项目一般包含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是死亡赔偿金。它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比如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万元,死者不满60岁,那么死亡赔偿金就是5万×20 = 100万元。 其次是丧葬费。它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假如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6000元,那么丧葬费就是6000×6 = 36000元。 再者是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另外,还可能包括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不过,具体的赔偿区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双方的过错程度,如果司机自身存在重大过错,如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等,那么雇主承担的赔偿责任可能会相应减轻。还有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月平均工资等标准不同,赔偿金额也会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在经济发达地区,赔偿金额可能相对较高;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赔偿金额会低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