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肇事逃逸的赔偿标准是多少?


在了解轻微肇事逃逸赔偿标准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肇事逃逸”这个概念。肇事逃逸,简单来说,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即使是轻微的刮擦等事故,逃逸也是不被法律允许的。 对于赔偿标准,这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首先是财产损失赔偿。如果事故造成了对方车辆的损坏,那么要赔偿车辆的维修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也就是说,先由保险公司在保险额度内赔,不够的再由肇事逃逸者承担。 其次,如果事故导致对方受伤,还涉及人身损害赔偿。这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这些赔偿项目和计算方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相关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都有明确规定。 此外,轻微肇事逃逸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所以,一旦发生事故,千万不要逃逸,要积极承担责任,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