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承销的概念与方式是怎样的?


证券承销在金融市场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证券承销是指具有证券承销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证券发行人的委托,在法律规定或约定的时间范围内,利用自己的良好信誉和销售渠道将拟发行的证券发售出去,并因此收取一定比例承销费用的一系列活动。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证券承销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为整个证券承销活动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证券承销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代销和包销。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方式。 代销是指证券公司代发行人发售证券,在承销期结束时,将未售出的证券全部退还给发行人的承销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证券公司就像是一个“中间人”,帮助发行人销售证券,但不承担证券销售不出去的风险。比如,发行人委托证券公司代销1000万股股票,承销期结束时,只销售出去了800万股,那么剩下的200万股就会退还给发行人。根据《证券法》规定,证券代销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九十日。 包销则是指证券公司将发行人的证券按照协议全部购入或者在承销期结束时将售后剩余证券全部自行购入的承销方式。包销又可以分为全额包销和余额包销。全额包销是证券公司先将发行人的全部证券认购下来,然后再向投资者发售;余额包销是在承销期结束时,将售后剩余证券全部自行购入。包销方式下,证券公司承担了证券销售的风险。还是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余额包销,承销期结束后剩下的200万股就由证券公司自行购入。 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证券承销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证券发行的过程和风险。不同的承销方式可能会影响证券的发行价格、发行速度等,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例如,在代销方式下,如果证券销售情况不佳,可能意味着该证券的市场认可度不高;而在包销方式下,由于证券公司承担了风险,可能会更积极地推广证券,但也需要关注证券公司的实力和信誉。总之,无论是发行人还是投资者,都应该对证券承销的概念和方式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在证券市场中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