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终止?
合同终止是指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的法律效力也随之终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合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终止。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当合同中的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债权人的权利得到实现,合同目的达成,合同自然就会终止。比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交付了货物,买方支付了全部货款,此时合同就因债务履行完毕而终止。
(二)债务相互抵销;这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而使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例如,甲欠乙 10 万元货款,同时乙欠甲 10 万元借款,在双方协商一致或者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这两笔债务可以相互抵销,合同关系也随之终止。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当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权人下落不明等情况出现时,债务人难以履行债务,此时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提存后,视为债务人已经履行债务,合同终止。比如,在仓储合同中,存货人无正当理由不提取货物,保管人可以依法将货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人放弃自己的债权,从而消灭合同关系。例如,甲对乙享有 5 万元债权,甲明确表示免除乙的债务,那么该合同关系就会因债权人的免除行为而终止。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也就是混同,当债权人和债务人合为一体时,合同的权利义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合同终止。比如,两个企业合并,原来它们之间的合同关系就会因混同而终止。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除了上述法定情形外,当事人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终止的条件。当约定的条件成就时,合同也会终止。比如,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当某一特定事件发生时,合同自动终止。
总之,合同终止的条件既包括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也包括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情形。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合同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离婚时财产能够继承吗
交通事故赔付该怎么赔偿?
个税扣除项目及标准是什么?
孩子上学家长要交哪种社保?
经营许可证和店名字可以不一样吗?
仲裁与民事诉讼有什么区别?
离婚时公积金是否在分割范围之内?
股东如何对一般企业实施绝对控股?
州级住院报销比例是多少?
购买商品商家不开发票该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中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网上赌博导致银行卡冻结的钱能否拿回来?
公司被个人诽谤该怎么处理?
身份证能在异地挂失吗?
离婚时男方应该赔偿女方多少钱?
撤销权行使上有哪些限制?
没有预售证签的售楼合同是否有效?
结婚证撕了,离婚时财产怎么分割?
罪犯服刑期间保外就医算刑期吗?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