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正当防卫需要满足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指的是违法的侵害行为,比如故意伤人、抢劫等犯罪行为,也包括一些违法行为。例如,张三无缘无故对李四进行殴打,这种殴打行为就是不法侵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如果不存在不法侵害,那么所谓的“防卫”行为就不构成正当防卫。 第二个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也就是说,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比如,小偷正在偷东西的时候,这就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如果小偷已经偷完东西跑了,这时候再去攻击小偷,就不属于正当防卫了。因为此时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合法的途径,比如报警来处理。 第三个条件是防卫目的的正当性。防卫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而实施防卫行为。比如,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者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是出于报复等不正当目的而实施的行为,就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例如,甲和乙之前有矛盾,乙在一次正常的交流中轻轻碰了甲一下,甲就借机对乙进行殴打,这就不属于正当防卫,因为甲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而是出于报复。 第四个条件是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比如,丙被丁攻击,丙只能对丁进行防卫,而不能去攻击无关的第三人。如果丙在防卫过程中,为了躲避丁的攻击,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戊,导致戊受伤,这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而是可能涉及到其他的法律问题,如紧急避险等。 第五个条件是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必要限度是指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例如,有人用拳头打你,你用刀将对方砍成重伤,这就可能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过,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