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婚前财产约定需要哪些条件?


婚前财产约定,简单来说,就是即将结婚的男女双方,对各自婚前以及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事项作出的约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办理婚前财产约定所需的条件。 首先,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准确理解婚前财产约定的内容和意义,自主地作出意思表示。比如,精神正常的成年人签订婚前财产约定,其约定才可能是有效的;而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签订的约定,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 其次,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这要求双方是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婚前财产约定,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约定,受欺诈、胁迫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一方以威胁对方生命安全的方式强迫对方签订婚前财产约定,这种约定是可以被撤销的。 再者,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婚前财产约定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约定内容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约定将本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部分全部归一方所有,而导致另一方生活陷入困境,这种约定可能因违反公平原则和公序良俗而被认定为无效。同时,约定的财产范围必须是双方合法拥有的财产,对于非法所得的财产不能进行约定。 最后,约定一般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虽然口头约定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认可,但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时难以举证,最好采用书面形式。书面约定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于在发生争议时作为证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