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虚假宣传行为的条件是什么?

我最近看到一些商家的宣传感觉很夸张,怀疑是虚假宣传。但我不太清楚虚假宣传行为的条件到底有哪些,想知道从法律角度判断,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会被认定为虚假宣传呢?
展开 view-more
  • #虚假宣传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虚假宣传行为指的是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从而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虚假宣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行为主体。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这里的经营者指的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比如,商场里的店铺老板、网络平台上的商家等,他们为了销售商品或推广服务,可能会进行宣传活动,一旦符合虚假宣传的其他条件,就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的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该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这从原则上规范了经营者的行为,为认定虚假宣传行为提供了基础。 其次是主观方面。虚假宣传行为通常要求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也就是说,经营者明知自己的宣传内容是虚假的或者引人误解的,仍然进行宣传,以达到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等目的。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经营者并非故意,但由于其疏忽或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导致宣传内容出现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也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比如,商家在宣传商品时,没有对所引用的数据进行核实,结果数据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也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再者是宣传内容。宣传内容必须存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情况。虚假是指宣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比如,声称某款护肤品含有某种珍稀成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添加。引人误解则是指宣传内容虽然可能在字面上是真实的,但会让消费者产生错误的理解和判断。例如,宣传某款保健品可以“治愈癌症”,但实际上该保健品只是有一定的辅助保健作用,这种表述就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这为判断宣传内容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最后是行为后果。虚假宣传行为需要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这种损害后果可能表现为消费者基于虚假宣传而购买了商品或接受了服务,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也可能表现为对其他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地位造成了不利影响。比如,某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使得同行业的其他商家的销售额下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这为受到虚假宣传损害的消费者提供了维权的法律途径。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虚假宣传行为,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主体、主观方面、宣传内容和行为后果等多个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才能认定该行为属于虚假宣传行为,相关经营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