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作为原告诉状没有法人签字会有什么后果?


在法律中,起诉状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书,它是公司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书面表达。当公司作为原告提起诉讼时,起诉状的规范书写和签字盖章等手续是很关键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法人的概念。法人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公司就是典型的法人。而法定代表人则是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在诉讼活动中,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参与相关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虽然该条规定未明确提及起诉状必须有法人签字,但在实际操作中,起诉状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形式要件。 从法律实践角度来看,如果公司作为原告诉状没有法人签字,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种后果。一方面,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可能会认为起诉状形式上存在瑕疵,不符合要求,从而不予立案。法院有职责保证诉讼程序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起诉状没有法人签字可能被视为不符合立案条件。另一方面,如果法院已经受理了案件,在后续的审理过程中,对方当事人可能会对起诉状的效力提出质疑。一旦对方提出质疑,法院可能会要求公司进行补正,也就是让法人补签起诉状。若公司未能及时补正,可能会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导致法院作出不利于公司的处理。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且不属于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这也说明,如果起诉状存在问题,法院可能会要求公司补充材料,包括让法人签字等。 综上所述,公司作为原告诉状没有法人签字可能会给诉讼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为了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公司在准备起诉状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院要求,确保起诉状有法人签字等必要的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