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合同诈骗会怎么样?


当一个人被起诉合同诈骗时,这意味着司法机关认为其在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使用了欺骗手段,骗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且达到了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后续可能面临的情况。 首先是司法程序方面。一旦被起诉,案件会进入刑事诉讼流程。公安机关会对案件展开侦查,收集相关的证据,包括合同文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合同诈骗行为。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采取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刑事拘留。如果案件侦查终结,公安机关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会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接着,人民检察院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他们会全面审查证据,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这个阶段,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为自己进行辩护。 然后是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在法庭上,控辩双方会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如果经过审理,法院认定被告人构成合同诈骗罪,就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量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除了刑事处罚外,被起诉合同诈骗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因合同诈骗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被害人有权要求诈骗者返还被骗取的财物,并赔偿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此外,被起诉合同诈骗还会对个人的声誉和社会信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旦被认定有罪,犯罪记录会伴随终身,这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就业、贷款、社会交往等方面。例如,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进行背景调查,有犯罪记录的人可能会失去一些就业机会。 总之,被起诉合同诈骗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可能会导致刑事处罚、民事赔偿以及个人声誉和信用受损等后果。如果收到相关通知,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