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涂改有关证明骗取保险金会有什么后果?


伪造、涂改有关证明骗取保险金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被严格禁止的,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首先,从保险合同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未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不退还保险费。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意味着,如果通过伪造、涂改证明去骗取保险金,保险公司一旦发现,不仅不会支付保险金,还可能解除保险合同,并且不退还保费。其次,这种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也就是说,当伪造、涂改证明骗取保险金达到一定数额时,就构成了保险诈骗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所以,无论是从保险合同层面还是刑法层面,伪造、涂改有关证明骗取保险金的行为都不可取,会面临经济损失和刑事处罚的双重风险。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合法的方式处理保险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