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不生效会有什么后果?


合同成立不生效是一个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常见的问题,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其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合同成立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好比两个人商量好了一件事情并且都同意按照这个商量的结果去做。而合同生效则是指合同具备了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开始产生法律效力,就像这件事情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成立不生效的情况有多种,不同情况产生的后果也有所不同。一种情况是附条件或附期限的合同。比如双方约定当某个条件成就时合同才生效,或者在某个特定日期到来时合同生效。在条件未成就或期限未届至之前,合同虽然成立但不生效。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能依据合同要求对方履行义务,但双方都受到合同的约束,不能随意撤销或变更合同。如果一方恶意阻碍条件成就,那么法律会视为条件已成就,合同生效。例如,甲和乙约定如果甲的公司获得某项资质,合同就生效。若乙为了不让合同生效,故意去阻碍甲公司获得资质,那么法律会认定合同已经生效。 另一种情况是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的合同。如果没有完成这些手续,合同成立但不生效。在这种情况下,负有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义务的一方如果不履行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在一些涉及国有资产转让的合同中,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能生效。如果转让方不积极办理批准手续,导致合同无法生效,受让方因此遭受了损失,转让方就需要对受让方进行赔偿。 还有一种情况是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这种合同虽然成立但自始无效。无效的合同就像一张废纸,双方不需要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并且因为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双方签订了一份买卖毒品的合同,这种合同就是自始无效的,双方不能依据合同进行交易,已经交付的财物也需要返还。 合同成立不生效的后果主要包括双方受合同约束不能随意变更或撤销、负有办理手续义务方不履行义务需承担赔偿责任、无效合同财产返还及过错赔偿等。在遇到合同成立不生效的情况时,当事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